據了解,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經處理而直接運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許多城市的近郊常常是建筑垃圾的堆放場所。
據統計,每堆積1萬噸建筑垃圾約需占用67平方米土地。通常建筑垃圾填埋8米后加埋兩米土層,但土層之上基本難以重長植被。而填埋區域的地表則會產生沉降和下陷,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達到穩定狀態。每年因建筑垃圾破壞掉的良田0.7萬公頃。
李穎介紹,目前我國建筑垃圾的處置方式不但長期占用了大量寶貴的耕地,而且還耗用了大量的征用土地費、垃圾清運費等建設經費。同時,在清運過程中遺撒和灰飛揚塵嚴重影響了市容環境。建筑垃圾在堆放場所經雨水浸透浸淋后,廢砂漿和混凝土塊中大量水合硅酸鈣和氫氧化鈣、廢石膏中大量硫酸根離子、廢金屬料中大量金屬離子溶出,如不加控制讓其流入江河、湖泊或滲入地下,就會導致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建筑垃圾中的廢石膏含有大量硫酸根離子,在厭氧條件下會轉化為具有臭雞蛋味的硫化氫,廢紙板和廢木材自身發生厭氧降解產生木質素和單寧酸并分解成有機酸,這些有害氣體會嚴重污染大氣。建筑垃圾在填埋過程中產生的滲濾液,進入土壤后會影響植物的營養吸收和生長,破壞土壤內部的生態平衡,危害耕地的良好土質。
建筑垃圾處理問題如果不能妥善解決,中國在城市化建設的同時,也在自掘墳墓。
信息整理:東莞環保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