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綠環保小編為你講解2019年十大環保新聞出爐 成立市生態環境局居首
天健網消息(記者 韓曉菲)1月20日,由市委宣傳部、市生態環境局、各新聞單位聯合評選的“2019年度十大環保新聞”評選結果出爐,這十大環保新聞反映了我市大氣、水、農村等環保重點工作的發展進程,展示了城市環境質量不斷提升的可喜變化。其中“成立大連市生態環境局,構建起生態環境監管新體系”位居首位。
2019年度大連市十大環保新聞是:
1、成立大連市生態環境局,構建起生態環境監管新體系
2019年1月23日,在大連市環境保護局基礎上,整合了市發改委、市水務局、原市海洋與漁業局、原市農委、原市國土局等多個部門多個職能的“大連市生態環境局”掛牌成立。自2019年10月下旬開始,我市各縣市區新組建的生態環境分局也陸續完成掛牌成立。
新成立的生態環境局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污染排放監管與行政執法職責,實現 “五個打通”:即打通地上和地下,打通岸上和水里,打通陸地和海洋,打通城市和農村,打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統一了大氣污染防治和氣候變化應對)。新的監管治理體系,改善了過去部門職能重疊造成的資源浪費、監管盲區等問題,提高了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美麗大連”提供了堅強的體系和能力保障。
2、先行先試,全面打響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33項重點任務全部完成
2019年4月,我市在省級方案尚未出臺情況下,在全省率先制定實施了《大連市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為實現《方案》確定的四大目標,大連市確立了“四面出擊”的作戰方向和18項具體任務,并制定了細化分解任務,明確了責任單位。
比如在海洋垃圾污染防治方面,大連市提出建設“海上環衛”工作機制,并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明確以環渤海海域為主,黃海海域為輔,組建專業的海上環衛隊伍。2019年,大連開展海上垃圾打撈、灘涂垃圾清掃、上岸垃圾處理專項整治行動,全市累計清理海灘垃圾3700余噸,重點海濱浴場和岸線的環境衛生狀況得到極大改善。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渤海綜合治理細化分解的76項重點任務中,應于2019年11月底前完成的33項已全部完成。
3、29685家!摸清全市污染源底數,圓滿完成“二污普”
2019年,我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圓滿收官,全市共普查工業源20728家、農業源7239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126家、移動源498家、生活源鍋爐812臺、入河(海)排污口282個,總計29685家,入戶調查污染源數量在全省14個地市中體量最大。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是全面摸清建設美麗中國生態環境家底的一次行動,是國務院部署的重大國情調查,是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是全面掌握環境狀況的重要手段。通過此次普查,摸清了全市污染源底數,掌握了全市重要水系、行業污染物產排情況,建立了污染源信息數據庫,健全了重點污染源檔案,為準確判斷我市當前環境形勢,科學制定實施有針對性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政策規劃,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決策依據。
4、環境立法獲重大突破,《大連市環境保護條例》正式施行
法制是最穩固的保障,我市環境保護立法工作不斷取得重大突破。2019年6月1日,新修訂的《大連市環境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這也是我市首部在市人代會代表大會上審議通過的專門法規。新《條例》增加了環保設施開放內容;細化了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行政強制措施權規定;強化了環境監督管理制度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了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制度;加大了污染防治和其他公害治理力度;突出了環境信息公開與環境信用建設內容;增加了環境保護監管部門盡職免責內容。
此外,海洋環境保護工作轉隸生態環境部門后,我市率先制定《大連市海洋環境保護條例》(草案),并通過市人大審議。
5、十大舉措保衛藍天,“302”來之不易
2019年初,受不利氣象條件等綜合因素影響,我市空氣質量出現較大程度惡化。困難面前,全市上下堅持力度不減,針對臭氧污染管控、揚塵精細化管理、非道路移動源管控三大工作短板,采取嚴控揚塵、礦山治理、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等10大重點舉措,再打藍天保衛戰。推動全市300余家在建工地完成揚塵在線監控系統安裝;實施揚塵管控“紅黑榜”,定期曝光整治不力典型案例;整治裸露地面2.22萬公頃,裸地同比減少15308公頃,凈減少率為56.9%;推動柴油貨車達標排放技術改造,開展老舊柴油貨車限行執法。通過不懈努力,大連最終扭轉了年初空氣質量惡化的不利局面,全年收獲302個藍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等六項污染物指標濃度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尤其11月,市區空氣質量首次實現采暖期100%達標。
6、精準施策 保衛碧水,飲用水水源水質100%達標
為改善地表水環境質量,2019年9月18日至12月31日,我市開展“打贏碧水保衛戰百日攻堅”行動,取得顯著成效。全市六條主要河流21個斷面水質達標率100%,13處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源水質優良比例為100%。
2019年,我市對全市納入河長制管理的河、庫排放口進行排查,共排查入河排放口8600余個;定期召開水質達標調度會通報突出問題,指導屬地政府建立污染源臺賬、問題清單,開展了河道垃圾、企業排污、畜禽養殖、涉河建筑物等重點問題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全市9處縣級飲用水源50個環境問題全部完成整改,比國家要求提前兩個月;碧流河水庫、英那河水庫水質全年月監測值保持在Ⅲ類以上,年均值為Ⅱ類。
7、建成美麗示范村100個,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2019年,我市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百村示范、千村清潔”行動,集中力量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建成美麗示范村100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顯著成果。
全市所有行政村都開展了生活垃圾分類減量;開工建設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13.5萬座,建成農村地區旅游廁所51座,兩項指標均處全省首位;建成10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開展污水處理的行政村達到132個;農村“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植樹400萬株;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86%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74%以上,尤其是瓦房店市規?;B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100%,在全省率先完成“國家試點縣”項目建設。
8、固體廢物及醫療垃圾實施集中收運處理,全國領先
2019年4月,大連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衛健委、財政局聯合印發《大連市醫療廢物全域集中處置實施方案》,將全市范圍內(長??h除外)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全部納入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范圍,首次將點多面廣的農村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納入集中收運處置體系。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975個農村基層衛生機構(長??h除外)全部納入集中收運,農村醫療機構集中收運比例達到100%,在全國處領先地位。
9、環評審批制度改革推動營商環境提升 首次實現4個100%
實現行政審批類服務事項100%一次告知,100%一窗受理,100%網上可辦;審批項目100%實時錄入全國系統。2019年,大連市建設項目環評審批首次實現4個100%,標志著生態環境行政審批效率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此外,大連市將行政審批類服務事項辦理時限壓縮至法定時限40%以下;深入推進告知承諾制,持續擴大環境影響評價管理豁免范圍;對重大工程項目、大型企業等重點服務對象實行主動服務、專人對接、全程跟進;全面推行生態環境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等制度。
10、主城區四類環保設施全部開放 開放工作全國領先
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對增進公眾對環境保護工作的理解信任,化解“鄰避效應”意義重大。2019年,全市向公眾開放的環境監測設施、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危險廢物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設施等四類環保設施已經達到20家,主城區已投入運行的10座污水處理廠全部實現向公眾開放;大連市環境監測中心等7家單位獲得由生態環境部和住建部聯合授予的“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牌匾,大連恒基新潤水務有限公司獲得由市生態環境局和市城建局授予的“大連市環保開放設施”牌匾。
我市環保設施開放工作走在全國前列,不僅體現在單位數量遠高于國家要求,而且還擴大了開放范圍,將遼寧紅沿河核電站等納入開放范疇。
以上就是粵綠環保小編為你講解的2019年十大環保新聞出爐 成立市生態環境局居首。東莞粵綠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專業承接V0C廢氣整改工程,V0C廢氣處理設備,V0C廢氣治理設備,東莞環保設備,東莞環保應急預案,東莞環境評價,東莞廢氣治理,東莞廢水處理,東莞噪聲處理,東莞粉塵處理,東莞環保驗收,東莞環保工程,東莞污水運營,東莞污水治理,東莞污水工程,東莞中水回用,東莞廢水處理設備,東莞廢氣處理設備,東莞voc治理工程,東莞環保設備,中水回用設備,污水處理設備,,UV光解處理器,房地產場地調查,土壤檢測,場地調查報告,廢氣工程,廢氣處理工程,工程整改,
廢氣工程整改,排污證辦理,排污證續期,排污證代辦,零星廢水一體化處理設備,V0C廢氣處理,V0c整改工程,垃圾滲濾液應急處理,垃圾滲濾液應急處理設備,分散式污水處理設備,黑臭水體治理應急處置,存量廢水治理應急處理,場地修復滲濾液應急處置,污水應急處理設備租賃,東莞環保,,UV凈化一體機,東莞中水回用設備等.咨詢電話:0769-2249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