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新聞 |
環保新聞 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力爭三年內生態環境有明顯改善陽光下,清澈的河水波光粼粼,曝氣裝置在水面上噴出一座座“噴泉”……這是日前出現在長安鎮人民涌岸邊的一幕。人民涌是茅洲河流域的一條內河涌。東莞深入推進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以來,茅洲河、石馬河兩大重點流域水質逐步向好,2018年全年平均綜合污染指數同比分別下降55.5%和19.7%。數據的背后,離不開東莞市環境工作者的辛苦付出與努力。
回顧過去一年,東莞市委市政府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嚴格落實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關于水污染治理的決策部署,深入推進全市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積極成效: 水質方面,全市7個國省考斷面水質總體得到改善,其中6個綜合污染指數同比下降。兩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年均值達Ⅲ類,如期完成飲用水源保護區66個環境問題整治。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2018年新建截污次支管網1525公里,再次刷新年建設長度歷史新高,是2017年建設總數的近2倍,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河涌綜合整治方面,原有10條建成區黑臭水體中,有6條已基本消除黑臭,新發現的12條建成區黑臭水體抓緊整治。全年完成影響較大的入河排污口整治3566個。 工業企業管控方面,2018年以來,全市累計檢查企業3.1萬多家次,罰款及沒收違法所得金額約2.7億元,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1.3萬家。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 2019年,是東莞確保打好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年。市生態環境局表示,上半年計劃全面完成6家污水處理廠新擴建、35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42座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預計2019年新建及通水截污次支管網均不少于1000公里。同時,將大力推進管網接駁入戶,新建微支截污管網1500公里。 “十三五”期間,國家、省下達7個水污染防治目標任務到東莞。根據實際情況,我市逐一制訂出“攻堅方案”。按照“清理一批、整治一批、規范一批”的原則,將對全市入河排污口實行三年攻堅分類整治,預計2020年基本完成整治。其中,今年市區4個街道及茅洲河流域要爭取全面完成排污口整治,石馬河流域及長安鎮非茅洲河流域要完成不少于60%的排污口整治,其他鎮完成不少于40%。 此外,我市還將全面部署開展內河涌(黑臭水體)污染整治三年攻堅行動,到2021年基本完成全市內河涌整治。今年底前,要確保全面完成全市城市建成區22條黑臭水體整治并消除黑臭,市區4個街道及長安鎮茅洲河流域全面消除黑臭水體,石馬河流域及長安鎮非茅洲河流域完成不少于50%的污染河涌整治,其他鎮完成不少于30%的污染河涌整治。 深入實施茅洲河流域四百日攻堅戰,2019年9月,力爭完成規劃內所有治污基礎設施建設,年底前,基本完成流域內排污口整治。全面加快石馬河流域污染綜合整治,爭取2019年底前完成全流域治水工程設施建設,2020年上半年完成流域107條內河涌整治及相關排污口整治。 全面壓實河長責任制,2019年6月前完成“清四亂”和“五清”專項行動,強化工業排污管控,對重大排水企業全面實施在線監控,嚴厲懲處偷排超排行為。 堅持“治差水、保好水”工作理念,統籌兼顧做好飲用水源保護工作,2019年要完成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違法建設項目和建筑清理整治,同時繼續加強河道兩旁違建清理工作。 相關標簽:東莞廢水處理 相關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