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新聞 |
環保新聞 環保局長接連“被懸賞”環保局長接連“被懸賞” 轉自網絡 2月19日,繼“杭州20萬請環保局長下河游泳”后,溫州蒼南又有一名網友將懸賞額提高至30萬元“請蒼南環保局長下河游泳”。該網友稱,蒼南龍港鎮內所有河道都是污水橫流臭氣熏天,市民健康受到威脅,希望能引起環保部門的重視。 環保局長下不下河,河都在那,不清、不澈,臭氣熏天。網友們“懸賞”倒迫環保局長下臭水河,不過是用激將法,看著環保官員出洋相罷了。環保局長當然不會那么傻,真的為了20萬元、30萬元跳入臭不可聞的臭河水中。他們一般會裝作第一天上任的樣子,表示此前不知情,并發誓要馬上整治。就像蒼南環保局長表示:“對于網友的爆料予以高度重視,所爆料的河段已經進行核查與整治,對于污染源將是零容忍。” 在一些官員看來,這些劍走偏鋒、“懸賞”讓環保局長下河的網友是唯恐天下不亂的“刁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叫環保局長情何以堪?而我想說的是,我們的老百姓是非常善良的。按理說,既然納稅人拿錢設立環保部門、供養環保人員,就是希望環境得到保護,有一個讓百姓可以安生的清凈環境,而現在一些地方,空氣盡濁,河水皆墨,環境一塌糊涂,這就是環保部門的失職!失職的環保局官員就該“下課”,甚至被問責,而不是“下河”那么簡單。“請君下河”已是非常客氣的了。 國家環保總局升格為環保部之初,官員曾信誓旦旦地承諾:“今后我國要執行最嚴格的環保制度,像鋼鐵一樣硬地從嚴執法。”“鋼鐵”沒看到,我們見到的現實卻是“像橡皮一樣軟”,地方環保部門腰板挺得直、敢于碰硬的并不多見。大多數情況是,對環境污染事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個別甚至替污染企業打掩護,共同對付輿論監督。
相關標簽:環保局 環保局長 懸賞 污水治理 工業廢水處理工程整改 相關信息 |